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加查要闻

格桑花开处,团结籽满枝——加查县以次仁宗巴榜样力量谱写团结新篇

2025-07-01 18:50:00 来源:网信加查


走进山南市加查县热果村,次仁宗巴家的小院里,各色花草生机盎然,格桑花沐浴着阳光格外娇艳。藏柜上堆放着如小山般的手工藏毯藏被,处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门口悬挂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牌匾,无声诉说着主人公坎坷而光辉的人生历程,也成为加查县以榜样力量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生动见证。

1962年出生的次仁宗巴命途多舛,6岁时因病双腿残疾,15岁时不得不扛起照顾重病父亲、失明母亲和聋哑三哥的重担。

“那时就想,腿不行了,可手还在啊!” 她回忆道,“就用这双手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我的家人需要我。”怀着这样的信念,她四处拜师学艺,凭借一股倔劲和不服输的态度,相继掌握了藏被、藏垫等传统编织技术(氆氇),并自学裁缝手艺,精通汉藏服装制作。日复一日、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汗水与熬红的双眼最终换来了丰厚回报,次仁宗巴用勤劳与坚韧带领这个残疾人家庭走向了富裕。

这份勤劳也体现在她对家园的呵护上。“院子里干干净净,花儿也开得好,光看着心里头都舒坦。”次仁宗巴笑着说。无论多忙,她几乎每天都要花上近两个小时,仔细打扫庭院和房间的每个角落。尽管双腿行动不便、步履蹒跚,但她缓慢而坚定地挪动双腿、穿梭忙碌的身影,让这个承载着故事的家,始终焕发着令人舒心的整洁与温馨。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伙儿都富了,那才叫真富!” 这是次仁宗巴常挂在嘴边,也刻在心上的话。她常年免费教授周边妇女编织技艺,甚至为学员提供免费食宿。如今,她的徒弟遍布加查县,传承着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动全县编织产业形成规模。次仁宗巴的感人事迹,逐渐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典型范本。

2016年,次仁宗巴家挂牌成为加查县道德教育基地;2022年,又升级为山南市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基地与千年核桃林、非遗展厅等串联成民族团结研学路线,每年吸引超过2000人次的党员干部、学生和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走进屋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摆满了各级荣誉证书和奖章的墙柜。“这些都是党和人民给的信任,是鼓励,更是责任。”次仁宗巴抚摸着证书,语气温和而坚定。

“要像咱们高原的牦牛一样,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党和人民。”她对每位参访者的寄语,质朴而有力,深深印在人们心里。这里已成为加查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次仁宗巴的故事并非孤例,其事迹和精神已成为加查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宝贵财富。加查县委、县政府以这种精神力量为沃土,倾力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精心打造教育基地,建设团结广场,培育“民族团结林”,深化“宜加一家亲”协作,推广“五朵花”共康村模式……将一位普通村民的个体光芒升华为引领全县风尚的精神火炬,并将她的个人技艺从方寸天地,拓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美好家园的广阔舞台,加查县走出了一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实践路径。

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以次仁宗巴等先进人物为代表的精神内核引领的生动实践,为山南市“砥砺奋进60载,典型引领新山南”的宏伟画卷增添了温情亮色。这朵在雅鲁藏布江畔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必将绽放得愈加绚烂,结出丰硕果实,为雪域高原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团结力量。

责任编辑:向巴次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