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批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加查县各驻村工作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以防止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服务基层群众为宗旨,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服务民生为初心,在实践中求思求变求发展,始终坚持践行“脚下有泥、肩上有责、心中有民”的服务理念,在雪域沃野书写着“小村庄”的“大文章”。
选优配强,尽锐出战,力促乡村振兴“有力量”。加查县按照精心选派、尽锐出战的思路,扎实做好选派轮换工作。严把“选人关”。坚持信念、政治、责任、能力、作风“五个过硬”,选派驻村工作队75个,驻村干部310人,成立乡镇驻村工作临时党支部7个,坚决杜绝不符合要求人员“凑数”。严把“质量关”。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和有“三农”工作经验的干部中选派,全县310名驻村干部中,40岁以下干部267名,占比86.1%,驻村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切实做到把“最能打仗的人”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严把“统筹关”。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优势,用足用活政策支持,推动党群干部进弱村、政法干部进复杂村、农牧干部进产业村、科技干部进专业村,实现“人”与“村”优势互补,发挥选派人员最大效能。
深耕厚植,赋能提质,力促服务群众“有本领”。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开展精准教育培训。抓好“线上”学。及时发现驻村干部短板弱项,用好县级党校,科学设计培训课程,采取“现场教学+理论研讨+经验交流”方式,有针对性开展驻村干部培训,帮助驻村干部补短板、强弱项。开展驻村干部线上集中培训3期759人次,各驻村工作队集中开展理论研讨、经验交流70余场次。开好“线下”课。充分发挥县委组织部、乡(镇)驻村办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聚焦丰富帮扶方式方法、破解堵点难点问题、提升帮扶工作成效,并通过答疑解惑、传授帮扶方法、解难帮困等方式提升驻村干部履职能力。第十三批驻村干部入驻以来,县驻村办通过线下方式,组织驻村干部集中培训2次320人次,召开驻村工作临时党支部调度会议11次。举办“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现场观摩交流会,促使大家在“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中互促互进、共同提高。选派30余名驻村干部赴区外参观学习。用好“实践”带。充分利用新老驻村干部接茬驻点时段,以“老带新”方式,现场教、实践带,传授驻村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让新任驻村干部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融入基层群众中。
严管细督,靶向施策,管理效能“有突破”。坚持约束与激励并重,推动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融入基层。属地自查严格监管。压实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坚持管在平常、严在日常、抓在经常,严格落实《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定期指导+定期部署+定期问效”闭环管理模式,督促驻村干部履好职、尽好责、带好头,进一步推动驻村干部改进作风、狠抓落实。部门联动协同管理。派出单位把好驻村干部“选派关”,实行责任、项目、资金、人员“四个捆绑”,派出单位定期到村开展调研指导,及时了解掌握驻村干部思想动态、工作状态,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各派出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21.04万元,帮助解决问题36件,开展走访慰问238次。督导暗访从严管理。驻村工作总领队、副领队、县驻村办及各临时党支部强化对驻村干部的动态监管和跟踪督查,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通报曝光等措施,确保驻村干部在岗率和履行职能职责。一年来,通过实地检查、视频调度等方式督导检查驻村工作178次,调度驻村干部6969人次,县驻村办下发4起通报,乡镇驻村办、临时党支部和派出单位约谈3人,驻村办牵头解决各类问题27件,县乡联动解决81件。明确责任闭环管理。组织签订380余份《加查县第十三批干部驻村安全责任书》,明确驻村工作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目标责任,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责任落实清单化,形成推动责任落实的闭环管理。各驻村工作队严明安全责任,严格落实《西藏自治区驻村(社区)干部安全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排查各类风险隐患242条,整改完成206条、转交相关单位协调推进36条,全力保障驻村领域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
激励赋能,保障护航,力促担当作为“有底气”。坚持人民至上,正向激励,加强对驻村队员的关心关爱,着力让驻村干部在基层一线磨砺成长、增长才干。消除后顾之忧。严格落实生活补贴、用车保障、请假轮休等制度,足额保障并及时拨付驻村工作各项经费及个人补助,切实保障各驻村工作队正常运转。为各驻村工作队配发23种价值3万元的急救药品,保障驻村队员身心健康。为3800米以上海拔驻村点配备制氧机24台,惠及103名干部。为155名村专干安排健康体检,确保驻村工作健康开展。整合强基惠民资金650.61万元扶持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投入150万元资金,推进村级澡堂、厨房(食堂)“微改造、精提升”,进一步改善和解决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群众的吃饭困难、洗澡问题。提升服务效能。和客运公司签订公车租赁合同,办理300余张免费乘车卡,破解出行难题。投入68.38万元维修25个村居公厕,加装供暖、管道等设施,解决驻村干部后顾之忧。针对野生动物威胁,协调3万元资金加装防护栏,保障哲姆村、聂村等驻村队员安全。传递组织温暖。县委副书记带队联合市健康巡诊团队,深入高海拔崔久乡开展驻村干部健康诊疗,为高海拔驻村队员提供全面的健康巡诊服务。定期编发《驻村周动态》《半月谈》,推广经验做法,进一步激发驻村干部“当先锋、争先进”意识,提高驻村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力促干事创业“有成效”。聚焦“五项重点任务”清单,各驻村工作队知责明责、担职尽责。持续开展学习宣讲。各驻村工作队强化自身学习,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一同线下依托“周学习”“三会一课”等载体,线上借助“学习强国”等官媒公众号平台以自学形式进行持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截至目前各驻村工作队共组织周学习480余场次,自主学习225场次。通过集中宣讲、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入户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有关政策等,确保学习教育广覆盖、入脑入心,共开展集中宣讲365场次,入户宣讲782场次,深入田间地头宣讲65场次。同时,利用加查组工、网信加查、加查融媒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驻村工作动态和成效,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持续开展“三送”服务活动。各驻村工作队依托“帐篷夜话”“雪地讲堂”等载体,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纪学习教育、党的各项支农惠农富农政策、防火防盗防诈骗、道路交通安全、合同纠纷、婚姻纠纷等内容,在虫草采集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以“百日走访大调研”活动为契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强对“一老一小”特定人群的关心关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驻村工作队始终在学思践悟中当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践行者、推动者,进一步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县驻村办联合县委统战部开展了“石榴花开高原美 民族团结盛世兴”广场舞大赛,各驻村工作队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歌唱祖国 共庆华诞”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抒发群众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感恩之情,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自觉做民族团结的拥护者。持续加大国通语推广普及力度,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周学习、集中办公、一对一等方式辅导村“两委”班子成员巩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组织学习635场次,培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带头人430人,组织10名村干部到区外学习、57名村干部到各级党校学习。带领群众致富。各驻村工作队立足所驻村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科学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上积极思考、想出实招。2024年动员群众外出务工和转移就业7485人、11141人次、创收1.5亿元。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宣讲295场次。全县37户116名防返贫监测户均落实了相应保障措施。各驻村工作队自入驻以来,积极申报争取村级产业项目31个,涉及资金4604.83万元。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328件,涉及帮扶资金125.5万元。协助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助农直播等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不断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产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获益,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守卫边疆领土。各驻村工作队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农牧民群众中开展国防知识宣讲、国家安全教育活动156场次、参与群众5890人次,广泛宣传卓嘎、央宗等爱国守边模范事迹75场次、受教育群众4726人次。开展反分裂斗争。各驻村工作队始终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大团结,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不断强化对群众反分裂斗争教育引导,让“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植入广大农牧民群众心中,打牢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275场次、受教育群众8452人次,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活动150场次、受教育群众6000人次,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75场次、受教育群众2150人次,不断筑牢反分裂斗争思想防线,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全县驻村干部必将以率先“作示范、勇争先”的气魄和担当,久久为功、真情付出,与广大群众共同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郑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