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加查>援藏工作 > 援藏新闻

穿越时空话援藏丨湖北⇆山南:“就业桥”连接“鄂藏情”

2024-08-16 10:45:00 来源:西藏商报

穿越时空话援藏丨湖北⇆山南:“就业桥”连接“鄂藏情”


“最近,黄石有点闷热,我们下班后经常去湖边避暑。我有点想你们了,等天气凉快些,我就接爸啦、妈啦来这边到处转转……”在湖北黄石工作的朗卡曲培与远在西藏山南的家人开启视频通话,视频另一头,父母听到儿子工作顺心、生活愉快,放心了不少。

自2012年就业援藏工作启动以来,中央国家机关、17个对口援藏省市和16家中央援藏企业携手并进,为西藏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如今,一批又一批西藏籍大学生走出高原、走进企业,进入更广阔的天地工作,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由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

山南籍大学生到湖北参加工作。西藏日报记者 武沛涛 摄

不断创新模式

为西藏青年搭建就业平台

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干部、山南市人社局副局长张磊介绍,近年来,黄石援藏工作队以民族团结为桥梁,持续推动山南籍高校毕业生在黄石稳定就业。自2020年以来,湖北省累计吸纳151名山南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黄石市占比高达75.3%。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湖北和西藏两地政府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努力。

“湖北、西藏两地携手并进,通过精准的政策扶持、细致的岗位匹配以及贴心的服务措施,成功确保了在黄石就业的西藏籍高校毕业生人数稳定在百人以上。”张磊表示,这些毕业生不仅对未来个人发展满怀信心与希望,他们的勤奋与努力也赢得了政府部门与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誉。

山南驻湖北就业援藏联络服务中心的加措是西藏籍大学生在湖北的“贴心人”。他不仅在学生来湖北前进行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和生活状况;还时常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加措的辛勤付出,让这些远离家乡的大学毕业生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关怀与温暖。

就业援藏作为湖北省援藏工作的核心板块,始终被置于重要位置。近年来,湖北省不遗余力地推进就业援藏工作,通过举办西藏籍高校毕业生企业专场招聘会、举行就业援藏专项招聘活动、建立就业援藏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深化“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援藏模式,为西藏籍青年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

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

在家门口就业

他们说在企业工作也不错

7月5日上午,头戴安全帽的巴桑正在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水泥库房里清点设备,仔细查看货架上摆放的设备和材料。作为库房管理员,每逢货物出库,巴桑都会认真做好记录。

“2016年刚毕业那会儿,我也只想着考公务员,对择业和人生并没有太多的规划。后来听大家说在企业上班也不错,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去应聘,没想到顺利被录用了,而且这些年干得也挺好的。”巴桑说。  

巴桑的家就在水泥厂附近的村子里,上班路程不远,她照顾家里也方便。看到巴桑在企业干得不错,她身边的同学、发小也开始进入企业工作。巴桑在公司工作八年,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能力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巴桑说:“只要自己努力,在哪个岗位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中央控制室里,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吴杨望着忙碌的巴桑,心中满是感慨。“自2003年华新水泥落户山南以来,我们已吸纳近600名像巴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吴杨说,为了能留住这些大学生,公司提供了多样化的岗位,包括技术、管理和普通岗等,以满足大学生对于不同岗位的需求。如今,很多本地毕业生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已成长为厂里的骨干力量。

与巴桑有着相似经历的西藏山南籍大学生西落2023年入职西藏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很快适应了岗位工作,现任公司车间部组长。西落告诉记者,在公司能学到很多实实在在的技能,而且福利待遇很好,除了固定收入以外,公司每月组织员工集体生日会,还设立了员工娱乐区、健身区等,工作环境和氛围都很好。

西藏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炎林介绍,公司自2019年落地山南市乃东区以来,除了吸纳本地大学生就业外,还坚持为当地群众搭建“家门口”的就业平台,截至目前,已经带动当地100余人就业。

此外,山南还有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藏清诺科技产业孵化园、西藏安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云档科技有限公司等湖北援藏企业,截至目前,这些企业在当地共吸纳就业人数达2300余人。

巴桑在库房内清点设备。

入职湖北企业

他们说在黄石就业挺好的

2021年10月,在湖北省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援藏“黄石模式”的引导下,刚大学毕业的朗卡曲培来到了湖北省黄石市劲牌有限公司。

初来乍到,面对复杂的仪器和专业的检验流程,朗卡曲培有些手足无措,感觉难以胜任,劲牌有限公司温暖的团队氛围成了朗卡曲培前行道路上的有力支撑。领导贴心安排了导师帮带,同事们也纷纷伸出援手,耐心地解答疑问、传授经验,朗卡曲培逐渐熟悉了工作流程,掌握了仪器操作的技巧,慢慢胜任了岗位。

“平时,领导会耐心地为我讲解工作的重点和要点,同事们也会热情地与我分享经验和技巧。大家在工作上给予我指导,在生活中给予我关心,让我更快地融入劲牌这个大家庭。”朗卡曲培说。

如今,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朗卡曲培在工作中已是游刃有余,不仅能高效准确地完成各项检验任务,还能在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提出独到的解决方案。

格珍与朗卡曲培同时入职劲牌有限公司,由于工作需要,格珍被分配到公司的枫林酒厂工作。“来黄石就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不仅公司的福利待遇好,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找到了人生另一半。”格珍告诉记者,工作期间,她认识了大冶男孩柯常山。工作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2023年底,两人结婚,公司给两人批了婚假,并在大冶市给两人申请了一套房作为婚房。

从就业、立业再到成家,在格珍和柯常山结合的背后,不仅是两个人的感情,更是两个家庭相连的情谊、民族团结相连的情谊。这一切,也正是结合西藏之需和黄石所能,实施就业援藏新模式结出的“幸福果实”。

劲牌公司作为就业援藏工作的积极参与者,自2021年起,先后四次吸纳27名西藏籍大学生加入大家庭。目前,仍有22名毕业生在岗,他们分布在技术研发、营销管理、生产运营等多个关键岗位,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力量。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招聘经理聂锦强表示,劲牌将继续响应政府号召,为更多西藏籍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成长平台,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湖北省援藏工作队的一系列努力,不仅促进了西藏籍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更在深层次上推动了湖北、西藏两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的根基更加牢固,友谊之花更加绚烂。

山南市大学毕业生在湖北就业。

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副领队、山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丁会林:

在湖北的西藏籍毕业生就业稳定

就业援藏作为援藏工作的关键一环,对于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召开的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多次提及西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要求千方百计扩大西藏就业,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意见。

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副领队、山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丁会林介绍,近年来,湖北省聚焦西藏山南高校毕业生人才结构,有针对性地协调供给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搭建企业和毕业生双向选择平台,促进人岗相适。

“我们通过入户摸志愿、上门推岗位、组织在湖北就业山南籍员工家属到黄石回访探亲、邀请在湖北就业毕业生分享经验等方式,激发西藏籍大学生到区外就业热情。”丁会林说,通过设立湖北就业援藏联络服务中心,在黄石、宜昌、襄阳等地建立就业援藏示范基地、交流中心,为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职业培训、创业实践、跟踪帮扶等服务,提升他们的技能本领。

比如,2023年7月,湖北援藏工作队宜昌工作组推出的“见习+就业”模式,推进精准组团式就业的突破,38名西藏山南籍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在宜昌稳定就业,创造了单个企业接纳人数最多,一次性留岗稳岗最好,组团式服务最优的成果。由援藏工作队牵头,受援双方人社部门搭台,选择适宜年轻人就业的风口行业数字标注岗位。由政府平台公司一次性接纳见习,大学毕业生技能提升后组团式与企业签订合同,由人力资源孵化企业“一人一档”跟踪服务,有效服务就业大学生的需求,从政策上、情感上、事业上留人。

在湖北省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坚持每年提供15个公务员岗位、60个事业单位岗位、2000个以上企业岗位,助力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实现区外就业。截至目前,在湖北就业的西藏籍学生433人,其中公务员18人、事业单位177人、企业238人。丁会林表示,近96%在湖北的西藏籍毕业生就业稳定,对岗位表示满意。

近年来,通过发挥援藏省市与中央援藏企业的双重优势,促进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在区外就业,不仅拓宽了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更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这一系列成功的实践,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也为新时代援藏工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打包刚刚产出的藏鸡蛋。西藏日报记者 武沛涛 摄

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干部、现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罡:

援藏给我烙上了深深的西藏情结

2019年,为响应中央提出的“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支援西藏发展的方针,陈罡以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干部、黄石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领队的身份,踏上了前往山南市曲松县的援藏之旅,并担任曲松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在《蝶变30年 穿越时空话援藏》栏目现场,陈罡向记者展示了意义非凡的书籍——《援雪域梦 黄石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工作纪实》。这本书不仅记录了黄石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的辛勤耕耘与辉煌成就,更承载着陈罡个人在雪域高原上的难忘记忆与深情厚谊。就业援藏、医疗援藏、产业援藏、教育援藏、科技援藏……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援藏干部的心血与汗水,见证了汉藏两族人民携手共进的动人故事。

在曲松县工作的三年里,陈罡始终心系当地大学生的区外就业问题,频繁走访在湖北黄石就业的藏族大学生家庭。2022年3月中旬,他来到了堆随村三组洛桑旦巴的家中。当谈及孩子因工作繁忙未能回家过年时,母亲的眼眶湿润了。陈罡见状,立即拨通了洛桑旦巴的视频通话,让母子俩通过屏幕传递跨越千山万水的思念与关怀。陈罡深知,这些远离故土的孩子在异乡奋斗不易,因此不遗余力地为他们争取政策支持与人文关怀。“这些孩子远离家乡到黄石就业特别不容易,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在政策上都给了这些在湖北就业的孩子很大支持。”陈罡说。

如今,虽然陈罡已回到黄石工作,但那份深厚的西藏情结却时常让他魂牵梦绕。每年的藏历新年之际的“古突”之夜,他都会与在黄石就业的西藏籍员工共聚一堂,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关怀。每当西藏籍员工家长来黄石考察的时候,陈罡也会第一时间参加座谈会,和这些西藏的“老乡们”聊聊天,让他们放心地将自己的子女留在黄石工作、生活。

此外,陈罡还时常抽出时间与在黄石就业的部分西藏籍员工见见面,聊聊生活和工作上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在黄石有一个可以依靠和倾诉的“大家长”。2023年12月,陈罡还以“娘家人”的身份参加了在劲牌就业的山南籍员工格珍和大冶本地小伙柯常山的婚礼,这场婚礼也充分体现了就业援藏是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载体。

回到黄石后,陈罡也很关注黄石市就业援藏开发岗位、专场招聘会、新入职人员等相关信息和报道,及时了解西藏籍员工在黄石市就业总体情况。“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陈罡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让更多的藏族青年能够在黄石这片热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与梦想。

西藏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工作。

千里鄂藏情 格桑花更艳

自1994年湖北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市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强化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实现共同高质量发展、深化两地交流合作,为山南市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湖北智慧、湖北力量,写下了具有湖北特色的援藏答卷。

30年来,湖北省累计选派10批1194名援藏干部人才,704个项目深深扎根在雅砻大地。从产业、科教、医疗、就业、文化等重点领域,湖北全方位助力西藏山南市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30年的对口援助,也让荆楚大地与雪域高原结下了深厚情谊。一批批湖北援藏干部人才把山南当故乡、把山南人民当亲人,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千里鄂藏情,格桑花更艳。未来,湖北省将用心、用情、用智做好新时代援藏工作,继续谱写新的华丽篇章。

责任编辑:冯艳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